蓝冠噪鹛:全球仅在江西才能看到
□ 郭 耕
来源:科普时报 2024-07-05

笔耕自然
笔者去过几次江西婺源,都未见到这里的“明星”——蓝冠噪鹛。
蓝冠噪鹛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郑作新命名的。近日,笔者再次来到婺源,发现婺源人也偏爱这个鸟名。此行有幸看见并拍摄到蓝冠噪鹛,可谓旗开得胜。
被誉为“鸟中大熊猫”的蓝冠噪鹛,是我国特有、基本上是婺源独有的物种。蓝冠噪鹛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,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
蓝冠噪鹛又名靛冠噪鹛,是雀形目噪鹛中极少数羽色艳丽的鸟类。它们身长24-25厘米,体态轻盈,头顶上的羽毛呈现出蓝色,仿佛戴着一顶“蓝冠”;脸呈黑色,嘴为黑褐色;肩背部有一环橄榄绿色带;脚为灰色。
蓝冠噪鹛隐身于婺源紧邻村庄的常绿树林里,该地区基本上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树,树种以枫杨、香樟等为主,遮天蔽日。它们在林中“唧唧”叫着,飞来飞去,尾羽上的白斑非常明显。蓝冠噪鹛喜食昆虫,也吃些蚯蚓、野生草莓、野杉树籽等。蓝冠噪鹛特爱洗澡,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左右,除了暴风雨天气之外,总要坚持到河边流动的浅水里“洗漱”,并梳理自己漂亮的羽毛。每年3月下旬,它们都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繁殖地,产卵、哺育幼鸟,之后“举家”迁移。选择的栖息地多为常绿阔叶林地带,鸟巢一般筑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上,且搭得较高,距离地面5米以上。每对蓝冠噪鹛筑一个巢,一年只孵一次,幼鸟一般2-4只,两周后,小蓝冠噪鹛就能自行觅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