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7个“全民健身日”。运动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,不仅能帮助儿童增强体质,提高心肺功能,还能避免脂肪肝、肥胖的发生。暑假期间,不少家长想通过运动帮孩子增强体质,却总犯愁不知从何做起。今天,我们就为家长们支几招,助力孩子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,坚持科学锻炼。常见的适合儿童的运动方式,有以下几种。
游泳:适合4岁以上的儿童。游泳是一项全身性运动,能增强儿童肌肉力量、提高心肺耐力、增加柔韧性,还能提高其专注力与记忆力。游泳池被称为“最佳健身房”。孩子在游泳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身体姿态,可有效促进其身体各个部位肌肉的锻炼和改善。
跳绳:适合4岁以上的儿童。跳绳是一项很好的弹跳运动,是目前公认的能够有效促进骨骼生长、刺激生长激素分泌、促进长高的运动之一。跳绳作为纯粹的纵向运动,能够对骨骼施加垂直应力,特别是对长骨两端的骨骺(hóu)软骨产生挤压和摩擦,并且能够牵伸肌肉和韧带,更容易刺激软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激素的分泌,促进骨骼增长,进而促进孩子长高。
骑自行车: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试试这项运动。作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骑行特别能锻炼孩子的平衡感和协调性。身体在车座上保持稳定、手脚配合蹬踏的过程中,前庭器官会不断被“激活”,让孩子自然而然学会通过调整姿势维持平衡,应变能力也在一次次转弯、避障中悄悄变强。同时,骑行对膝盖很友好,不会造成太大压力,还能顺带增强肌肉力量、提升心肺耐力,可谓“一举多得”的趣味运动。
羽毛球:这是一项调动全身的运动,集力量、速度、柔韧、耐力与身体协调性于一身。孩子在挥拍、跑动、跳跃的过程中,不仅能增强上肢精细动作控制能力,还能提升平衡感与全身协调性。更难得的是,打球时眼睛需要不断追踪快速移动的球,能有效缓解视觉疲劳,对保护孩子视力很有帮助。
两点左右跑:家长找两个矿泉水瓶当标记,瓶间距可以根据孩子的步幅灵活调整。让孩子用侧滑步在两瓶之间快速移动——双脚交替向两侧滑动,身体保持平稳,就像小螃蟹横着走一样。每次练10到20次。这个小游戏既能锻炼孩子的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,又能在趣味中提升反应速度,特别适合在家或户外随时玩起来。
世界卫生组织建议,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有氧运动,每周至少有3天进行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。夏季高温炎热,运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,以实现运动与保健同步,达到最佳效果:
一是预防中暑。夏季运动易因体温骤升、散热受阻引发中暑,伴随头痛、头晕、心神不宁等症状,高湿度环境下更易发生。因此,运动应从低运动量、短时间开始,让身体逐步适应炎热天气。
二是做好防晒与场地选择。夏季阳光强烈,运动需避免阳光直射,优先选择室内场地,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运动。时间上,早晚可在户外运动,中午则选择室内;室内运动时,建议关掉空调或调至适宜温度,防止运动后受凉。
三是合理补水。剧烈运动后不宜大量饮用冷饮(易导致身体冷热失衡)或过量喝水(会加重心脏负担、影响消化),常温淡盐水是最佳选择。
四是科学降温。锻炼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,此时若立即洗冷水澡或吹电风扇,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、汗腺关闭,不仅加剧闷热感,还易引发伤风感冒等疾病。
(作者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