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濒危鸟类中的“稀客”,目前不足700只

勺嘴鹬:为方便干饭长出一套餐具

□ 铁 铮

  • 来源:科普时报
  • 作者:
  • 2025-11-07 10:00

近日,被誉为“尊贵客人”的勺嘴鹬(yù)已陆续飞抵广东、福建、广西等地。你可能不知道,这些顶着“迷你勺子嘴”的小鸟刚完成了一场生命奇迹。它们出生于遥远的西伯利亚北极苔原,破壳仅一个多月,便凭借仅有鸡蛋般轻重的身躯,开启横跨8000公里的“长途马拉松”,飞往中国华南与东南亚的“温暖越冬屋”,而这段旅程的首站补给点,正是中国东部沿海的“条子泥”湿地。

对候鸟而言,这条数千公里的迁飞路线像繁忙的“空中航线”,江苏盐城的条子泥便是“枢纽港”。这里藏着全球最大的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。

条子泥是长江与黄河两位“大地画家”亿万年的杰作:两条大河携亿万吨泥沙奔涌至黄海,沉积堆叠出这片滩涂;潮汐又像精巧“刻刀”,在泥滩雕出纵横沙脊,远望如“潮汐森林”,“条子泥”之名由此而来。

这片看似安静的泥滩,实则是地球上最热闹的“候鸟加油站”——东亚-澳大利西亚(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区域)迁飞通道的核心枢纽。每年约200种、5000万只候鸟踩着“季节节拍”路过,靠滩涂里的小虫、小贝壳补能,才能闯过迁徙难关。

勺嘴鹬是全球濒危鸟类中的“稀客”,目前约400-700只。它们最显眼的“小勺子喙”绝非装饰,而是滤食“完美工具”:在浅水里晃着喙尖,像用小勺“捞面条”,轻松夹起小虫、蠕虫和甲壳动物。可即便有了这“自带餐具”的优势,受狩猎与栖息地减少影响,过去50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。

刚满月的勺嘴鹬宝宝,没在北极苔原多待,就跟着“大部队”迁徙。它们从北极楚科奇海域出发,沿迁飞通道南下,甩下寒风,飞向温暖南方。

每年8月,首群勺嘴鹬抵达条子泥时已经累得“瘦了一圈”:6000多公里飞行,让它们鸡蛋般的体重减轻了很多,羽毛也蔫蔫的。而条子泥像贴心“生命驿站”,一踏进来,它们才算迎来“休养时光”。

在这里,“勺子嘴”派上大用场!最新研究发现,其喙尖独特三角形结构,如迷你“水中漏勺”,能高效夹食又滤泥水。靠这“独门绝技”,勺嘴鹬每天“疯狂干饭”,单位时间吃得比其他鸟类多,体力恢复飞快。短短几周,体重翻倍,磨损的红棕色“繁殖礼服”也换成灰白色“越冬外套”,为南飞做足准备。

“勺嘴鹬的迁飞路,像跨越10多国的‘跨国旅行’,中国条子泥是最关键‘补给站’。”条子泥湿地保护工作站内,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负责人、东亚-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副教授贾亦飞说。

贾亦飞还强调:“保护勺嘴鹬,靠一个地方不够。就像项链,少一颗珠子都不完整——只有迁飞通道上各国、各保护区联手,这些带‘勺子’的小家伙,才有希望变多。”

(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)

相关新闻

  • TEL:010-58884104
  • E-Mail:kepu@kepu.gov.cn
  •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,请联系我们!
Baidu
map